两代表一委员谈珠三角意识 以创新推动肇庆追赶型发展
肇庆翻译公司推荐
珠三角意识已经引发我市社会各界大讨论。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参与讨论。他们认为,要增强珠三角意识就要敢闯敢干,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大力实施创新机制,奋力实现肇庆追赶型发展。
刘广河:勇于开放公共资源
“目前来看,肇庆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珠三角核心城市差距还是有较大差距,我认为这与意识有关。”在省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肇庆分公司网络部总经理刘广河看来,不少肇庆人都有一种小富即安的封闭意识,而这与广东地区尤其是珠三角核心区域的“敢为天下先”精神背道而驰的。
广东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富有冒险性、开创性的可贵品质。肇庆要增强珠三角意识,首先要有危机感、紧迫感,从思想上有根本性的转变。总结多年的通讯行业经验,刘广河认为肇庆不少部门与行业之间仍然存在壁垒。而要破除这些壁垒,在顶层设计上,肇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创新机制,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确实调动起“大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在部门行业中,肇庆要有开放、包容的观念与机制,摒弃山区封闭观念,勇于开放公共资源,共享资源优势,以此创造出更大的社会利益。此外,肇庆还应该吸取过去的教训,由粗放型经济过渡到集约型经济,并出台三到五年计划,大量吸收优秀人才和资源,引进先进制造业,着重发展环保、绿色经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长期规划和引导。
吴敏芝:摒弃“等靠要”以实干出成绩
“珠三角意识,无疑是非常切合肇庆发展形势的。”省人大代表、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部长吴敏芝认为,肇庆人首先在观念上要融入珠三角。
吴敏芝说,尽管肇庆在珠三角城市中排名末位,但这不能成为肇庆发展缓慢和不发展的借口。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会认为,无论怎样干,肇庆在珠三角城市中都是排在末位,这是在工作中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不够强烈的表现。如果这种思想意识持续下去,那么只会将肇庆与珠三角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发展的信心受到影响,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吴敏芝表示,发展的过程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困难并不可怕,因为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去解决,最怕是“等靠要”思想。发展实绩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要以实干担当的务实作风,脚踏实地去推动每项工作。其次,在态度上要虚心学习借鉴珠三角发达地区成功和成熟经验。珠三角发达地区有很多先行先试、敢于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肇庆应该大胆的拿来借鉴,少走弯路,快速见效。
在具体工作中,肇庆则要提升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使落户肇庆的大中小企业和项目能健康快速发展,更可促进本土企业加快发展,焕发新活力,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欧荣生:重在激发内生创意
毗邻港澳,最早沟通中西文化及科技,珠三角借助地缘与观念优势,形成了强大的外向型经济。尤其是近年来,借助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珠三角已成为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成为內生型与外生型经济合作区域。
在肇庆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主任欧荣生看来,强化珠三角意识,就是让肇庆人在充分认识自身的自然优势、天资禀赋的同时,更认识到肇庆作为珠三角主体城市之一的身份、地位、义务、责任、优势、作用和贡献,从而激发肇庆人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内生创意。
“强化珠三角意识,重在激发肇庆人的内生创意。”欧荣生指出,这种创意,建立在现有科技水平和条件之上,建立在现有生产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之上,建立在人类和未来对产品乃至商品的需求之上,建立在对现有产品和商品的更新换代之上。
欧荣生回忆,沟通中西文化第一站的肇庆,地灵人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肇庆人的观念、意识、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不在人后,其仪表、家电甚至“神舟”系列相关产品厂家风靡一时,且研发出不需要曲轴、连杆、气门杆且节油率极高的发动机(样机),并获得国家专利。
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体制机制问题,肇庆难以将小苗培育成大树,难以将小船建造成大舰。因此,他认为,肇庆一定要强化珠三角意识,在激发肇庆人内生创意的同时,也要冷静思考,肇庆的体制机制,如何才能更适合、更有利于各种人才充分发挥出能力,研发出创意,使得项目落地开花,企业发展壮大,最终,使各种产品变成商品,变成知名品牌骄傲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西江日报记者 陈明红
肇庆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