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工作母机成拉动中山经济发展新引擎
肇庆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硕泰智能特制的化妆品刷生产线。西江日报记者 刘亮 摄
9月10日,在力劲机械集团130多亩的厂区里,记者看到,车间生产工人寥寥无几,1位工作人员在操作台上输入指令,生产设备就能自动运转。这家生产压铸机和注塑机等自动化产品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在中山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浪潮中,也逐步实现了自身生产的局部自动化。
近年来,中山市紧紧围绕“珠西战略”,以“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作为城市定位,聚焦工作母机项目,依托中山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今年1至7月,中山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61.32亿元,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作母机企业增加值47.46亿元,增长20.6%;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88.84亿元,增长55%。
聚焦工作母机打造发展新引擎
“我们致力于帮企业打造成一个无人、黑灯工厂。”力劲市场总监助理王小洁说,力劲能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生产解决方案,从产品注塑成型到取件,再到产品运输,全靠机器人和机械手解决。
力劲于1994年在中山市建厂,重点研发制造精密、大型、伺服节能注塑机,如今拥有60多项专利,其品牌的注塑机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前七。随着珠西政策的实施,今年,力劲不但获得了2000万元的珠西装备重点扶持资金,还实现了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
FORZA-III系列PT750两板式高性能大型注塑机是力劲的拳头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高铁、家电、周转物流工具等大体积深腔产品的制造加工领域。“该注塑机技术对接欧标,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便宜约30%,已经为国内外多家大型车企使用。”王小洁说。
力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山市对工作母机产业链的大力扶持。近年来,中山市集中土地资源,大力引进工作母机项目,建立工作母机企业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15年,中山市共安排市级专项资金2591万元,扶持工作母机项目82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作母机企业实现增加值71.29亿元,增长33.7%,高出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26.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搭建对接平台 实现装备制造产品就地消化
针对技改企业设备需求大,而工作母机企业可提供大量高性价比设备的情况,中山市出台了针对性政策,并举办了多场产业链对接交流活动,成功促成了一批工作母机企业和技改需求企业的合作,一批本地装备制造产品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实现两者双赢。“上半年,力劲抓住市里鼓励本地企业购买本地工作母机政策,实现了中山区域业绩增长200%。”王小洁说。
2015年,中山市出台《关于促进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中山企业购买本地工作母机企业产品用于生产,并按不超过购买价格的30%给予补助。截至7月底,共有149个工作母机项目获得市级扶持资金7314.6万元。
创新融资租赁服务 不增加企业“机器换人”负担
“机器人来了!”这几个大字在中山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大厅里分外显眼。作为中山市和广东硕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共建项目,该平台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非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的解决方案,同时提供智能制造人才培训、设备融资租赁、情报咨询等服务。如今,该平台已为美的、华帝、木林森等100多家企业免费提供了200余套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该平台的一楼,记者看到,一条化妆品刷自动生产线正在调试。从进料到加热融化热熔胶,再到涂抹粘合,到最后的包装检测,只需1人操作。“用于生产化妆品刷的热熔胶对自动化生产线要求高,标准化的生产线难以实现,需要定制研发生产。”硕泰智能营销部经理左杰说,生产线的调试成功,能同时替代9位工人,同时确保产品质量统一。
为逐步实现“机器换人”,该平台创新融资租赁服务,成立中山中技设备租赁中心,为全市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企业还可通过分期付租方式从平台购入生产设备。“我们以该生产设备能节约的工人每月工资作为每月租金,让企业在实现‘机器换人’时不增加额外负担。”左杰说。
西江日报记者 刘亮 实习生 施亮
肇庆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