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肇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三) 实施“366”工程 加快产业建设
肇庆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所有,转载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产业建设”,着力解决我市工业发展短板问题,破解我市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堆头小、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发展困局。从我市发展现状看,工业是拉动发展的主引擎,工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2015年全市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工业是创造税源的主渠道,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税金总额达46.52亿元;工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载体,二产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中占比超过50%;工业是新型城市化的助推器,全市产业集聚与新城建设呈产城融合发展的态势,有力助推新型城市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把产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把工业放在牵动全局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工业主导作用,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输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真抓实干,为全市加快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到2021年,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3个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在现有68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工业企业和引进项目中,培育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新增6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
抓产业发展大谋划。产业建设必须选准产业发展方向,谋定而后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是发挥我市现有汽车配套产业优势,培育肇庆高新区产值超千亿元的“新能源动力产业小镇”,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着力培育广东中电新能源汽车公司为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相关配套,延伸产业链,打造超千亿元新能源整车产业集群。二是抢抓我市被列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范围和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的重大战略机遇,以智能制造装备、高端电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为重点,形成产值超千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三是以启迪环保科技城和中丹环保产业园为依托,以环保科技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珠三角环保产业创新创业高地,加快培育节能环保全产业链,打造超千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抓园区建设大提升。持续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围绕“一核两极多点”总体布局以及“一主两辅”的产业模式,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发展平台,引导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一是抓好工业园区发展空间拓展。引导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自身规划,加大新增工业用地开发建设力度,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用地,力争未来五年全市新增或盘活工业用地50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加快园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尤其是注重引入民营资本开发模式和混合财政资金、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合作开发模式,提升园区公共配套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园区通用厂房建设,增强园区的接纳能力。三是突出发展园区主导产业。发挥龙头园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和集聚效应,通过规划建设“园中园”或专业工业园区,引导市内不同行政区域内的工业园区进行功能性定向整合,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引导集团所属企业、关联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园区集聚,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重逐步达到50%以上。四是推进产业园区精准招商。认真落实《肇庆市招商委员会工作方案》,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先发地区对接、洽谈和招商,推动我市与珠三角核心地区共建产业向纵深发展。五是抓好项目落地和建设。指导产业园区做好入园项目跟踪服务,落实工作责任,抓好一批新落地、续建项目和增资扩产项目建设。
抓技术创新大提质。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充分整合珠三角先发地区的创新资源,加快打造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节点。一是加大创新体系建设力度。指导企业构建技术创新载体,协调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对工业发展“366”工程的培育企业倾斜扶持。推动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2%左右。二是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物联网、企业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三是加强大数据管理应用及创新发展。依托肇庆大数据云服务产业园、维龙云服务园、浪潮云计算产业园等信息产业集聚区,引进和培育孵化一批大数据应用、服务和产品制造企业,推进大数据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四是推进节能降耗和绿色发展。深化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在水泥、玻璃、造纸、纺织、有色金属等5个行业开展能效对标,推动全市能源管理中心全覆盖;推动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抓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推进陶瓷原材料集中制粉基地建设,建立“佛肇、清远、云浮”一体化陶瓷原料集中制粉基地,推进大珠三角陶瓷行业转型升级。五是大力实施“三品”战略。持续推进实施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品牌意识,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
抓企业培育大提速。一是推进落实市领导挂点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继续深入推进“暖企行动”,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加快制定《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二是加强运行监测和要素保障。完善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密切掌握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和主导产业发展走势,打好清费降税、降低企业用人用能等成本的“组合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进一步加大重点工业项目(企业)的推进力度,确保计划开工的项目按时开工,已经开工的项目早投产,跟踪服务技改项目早日发挥产能。四是加强企业融资服务。继续升级完善“融资超市”服务功能,有效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到期银行贷款转贷资金周转困难。五是积极培育骨干企业。落实关于促进“四下”企业转型升级为“四上”企业政策措施,充实规模以上企业库,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
西江日报通讯员 王哲
肇庆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