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翻译公司 肇庆翻译公司 肇庆翻译公司
123

田野里的“稻客” 以帮人收割稻谷为生,每年游走大半个中国

肇庆翻译公司推荐

“稻客”帮助村民收稻谷。

“稻客”正在田野里收割。照片由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又到了夏收季节,在肇庆广袤的田野上,有这么一群人,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成群结队驾驶着收割机,来到地里揽活。他们吃住都在地头,为了生活而奔波着。这些人被称之为“稻客”。近日,记者采访了他们。

7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高要区莲塘镇乡村,这里土地平坦,成熟的水稻绘成了一片金黄色的海洋。稻田中,不时见到有收割机在作业,机械所过之处,稻谷已被脱粒装入袋中。

在路边,停放着不少装载收割机的货车,车牌主要为外地的,如鄂、皖等。据了解,这些“稻客”是从湖北、安徽等地远道而来收割的。“稻客”们每天迎着日出,送走晚霞,穿梭在稻田里,为农民收割,与农民一起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王哥来自湖北,是收割队中的一员。今年,他依然带着妻子,跟着老乡一起,用货车载着收割机,从湖北来到广东,寻找稻田里的生意。上个星期,他在高要区蚬岗镇乡村收割后,又来到莲塘镇揽活。而广东仅是他们出行收割的第一站。王哥告诉记者,操起这一行当是从2001年开始的,基本每年都会组队开车到早稻最早收割的南方,先在广东、广西等地收割后,接着到江西、湖南、四川、安徽、河北等地进行收割。一路走下来,一年中的大半时间基本上是在外地度过的。用他们的话来说“每年用半年的时间游走大半个中国,剩下的半年时间就在家闲着或出去旅游”。

广东天气炎热,阳光猛烈,今年40来岁的王哥,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黝黑,看上去像50多岁一样。王哥说,湖北有江汉平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那里的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所以用收割机进行收割,成为了那里的传统。“我们那里很多人都有收割机,收割完自家的,就去收割别家的,甚至走出村镇,慢慢地就跨省收割了。”他自己也购置了一台收割机,这一干就是十几年,收割机也换了好几台。王哥的妻子说,他们的儿子嫌辛苦,不愿意干这个活,如今在北京上班,“等儿子成家了,我们也不干了,在家带孙子。”

来自安徽收割队的小徐是一名80后,她跟着丈夫和家族来到广东“捞金”。她告诉记者,每年外出收割净赚十几万元,虽然辛苦,但那也只是几个月的时间。“仅我们家族就有十几台收割机,每到收割季,我们就会结队而行。”小徐说,广东有很多稻田普遍不平整、不成片,一天能收割10亩就不错了,如果遇上广阔平地的,一天收割七八十亩都不是问题。据了解,他们在肇庆收割稻谷,每亩费用100元左右。

记者见到,有的收割机先是脱粒稻谷后,再运送到公路边,接着才进行装袋。有“稻客”表示,现在村里干活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很多都是上了六七十岁的,看到他们那么辛苦,他们能帮忙就多帮忙,“虽然这需要消耗的时间比较多,但是出门在外,这也是互相帮助,和气生财嘛!”

中午时分,阳光愈加猛烈,站在稻田里,不用干活也会热出一身汗。这时,王哥他们已在田边煮好了饭,正准备举筷,一个老伯急冲冲跑了过来说,他还有一块稻田,因为家里有事情,可否先帮他收割。看着上了年纪的老伯,王哥二话不说放下筷子就去驾驶收割机。王哥告诉记者,他们吃饭一般都不着点的,有活干的时候,饿着也要先干完。有时候要干到太阳落山了,回去随便找个饭店吃饭,再洗个澡,一天就过去了。“稻客”大多将车停在农田附近的加油站或村道边,晚上就在车上过夜。第二天一早又迎着太阳,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分享到:


肇庆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 相关文章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7430389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